12月22日,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(2023)》,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评估。
报告指出,2022年,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3.0%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国际收支保持平衡,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,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。
报告对于2022年金融工作做了全面总结。一是全力以赴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2022年两次实施全面降准累计0.5个百分点。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,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。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。
二是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。持续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工作。推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,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3.1万亿元。“明天系”、海航集团等重点集团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。
三是持续清理整顿金融秩序。巩固影子银行风险治理成果,推动资管业务转型和个案资产有序整改。稳妥处置金交所、“伪金交所”风险,整治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乱象和跨境互联网券商、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等非法金融活动。继续做好存量P2P网贷风险处置工作。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整改取得积极成效。
四是全力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。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楼工作。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,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,建立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,推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,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
五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。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,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,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。
六是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(草案)》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,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。
报告指出,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.39万亿元,总负债348万亿元;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4.45万亿元,各项贷款余额219.1万亿元,同比增长均在10%以上。截至2022年末,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.74%,同比下降0.04个百分点;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.30%,同比下降0.05个百分点;资本充足率为15.17%,同比上升0.04个百分点,资本充足水平高于监管要求,总体保持稳定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.98万亿元,同比增加1359亿元,不良贷款率1.63%,同比下降0.1个百分点。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.3万亿元,同比上升5.44%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净息差1.91%,同比下降0.16个百分点。
保险业方面,总资产27.15万亿元,同比增长9.08%,增速较上年下降2.43个百分点。其中,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3.37万亿元,同比增长9.28%;财产险公司总资产2.6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96%;再保险公司总资产6719亿元,同比增长10.93%。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下降,退保率略有上升;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,非车险业务占比进一步上升。
保险业稳健性方面,资产配置基本稳定,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。截至2022年末,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25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85%,增速较上年下降4.3个百分点。资产配置中,银行存款、债券、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上升,其他投资占比下降。2022年保险业投资收益9171亿元,同比下降9.41%;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3.76%,同比下降0.85个百分点,低于近10年平均收益率5.34%。不过,偿付能力充足,截至2022年末,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%和128.4%,高于100%和50%的监管标准。
证券业方面,资产规模持续增长。证券公司资产总额11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4.41%;净资产总额2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8.52%。证券公司服务投资者数量达2.1亿。截至2022年末,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4917家,较上年末净增加302家,全年退市50家。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为79.01万亿元和66.46万亿元,同比分别下降14.01%和11.70%。
展望未来,报告认为,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,着力扩大内需、提振信心、防范风险,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、内生动力持续增强、社会预期持续改善、风险隐患持续化解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发挥好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,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积累和规则制定工作,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,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。